中新网瑞丽十月22日电 题:从低矮茅屋到小别墅 中缅边境傣族村寨银井华丽“变身”
作者 时文枝
“小时候村里都是泥巴路一到雨天就淹水甚至还可以抓鱼……”看着眼前整洁的水泥路头顶树立的太阳能路灯墙花藤缠绕的小别墅傣族年轻人美亮回忆起儿时的生活。
今年27岁的美亮家住云南德宏瑞丽市姐相镇银井村一个位于中缅边境的典型傣族传统村落与缅甸木姐市的芒秀村紧密相连。自古以来两村同语同俗、往来频繁相互通婚是常有之事村内大多数人家都有同宗同族但不同国的缅甸亲戚。独特的地点造就了村内“一寨两国”“一井两国”的人文景观。
过去“在家务农、外出打工”是村民们的生活正常状态。美亮回忆小时候家住的是低矮的茅屋除农忙耕田种地爸爸长期在外打工赚钱贴补家用。
2005年以“公司+村寨+农户”的形式瑞丽旅游集团国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对银井村进行规划、策划和开发借助。火龙果园区、荷塘月色区、中缅情人木道、一桥两国、缅式柚木民居微缩仰光金塔……集田园休闲区、边境奇观区、歌舞表演区、缅甸民俗园为一体的“一国两寨”景区成为展示中缅民族文化、体验缅甸民俗民风的打卡地吸引游客无数。
图为游客在“一寨两国”景区内的中缅街打卡拍照。时文枝 摄“现在景区日均游客已达3000人左右伴随游客的增多村民们吃上‘旅游饭’。”瑞丽旅游集团国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汪霞介绍近十年来除雇用来自银井村、芒秀村的近千名艺人、工匠参与景区开发姥爷司还就地就近安排100余名两国村民从事管理、解说、表演、守卫、保洁等景区管理服务工作并带动村内20余户农户开起农家乐、小吃店和民宿客栈。
在银井村39岁的旺米和老公把爸爸妈妈开的农家乐经营得有声有色。2008年“嗅到”旅游商业机会的旺米爸爸妈妈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主营香茅草排骨、包烧、酸巴菜、舂木瓜、缅味春卷等各色傣味、缅味美食。16年间门店已从刚开始的平房进步到用钢筋、混凝土、砖块建成的三层傣家小别墅。旺米告诉记者除当地村民来自省内外的游客也会到店里用餐店里天天最多可接待上百人用餐。
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现在银井村10余条近4000米的通村入户道路已全部达成硬化200余盏太阳能路灯井然有序竖立在道路两边家家户户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3000余米新建的村内排水沟得到有效解决。
“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傣家小别墅天天茶余饭后爸爸就携带孙子到民族团结广场散散步、跳跳舞感受天伦之乐。”身为银井合作社的一名销售每月2500元的薪资让美亮非常是高兴对于将来也充满期待。
“这里是中国颇具幸福感的边境旅游村。”瑞丽市姐相镇党委副书记罗源表示从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5000元到现在突破15000元银井村用了近十年。“将来大家将立足银井特点持续深化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在做好农业体验游、特点农产品研发的同时银井村要充分借助瑞丽边境优势通过前期谋划为进步中缅边境贸易旅游做足筹备。”参加2024年“云南社科专家瑞丽行”调查咨询活动深入银井村调查后云南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熊云飚如是说。